国际足联世界杯

国际足联世界杯

menu
clos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立德树人

心有锦缎 信念如磐 ——走近“法治与社会治理”黄大年式团队

发布时间:2022-03-04

研讨室里,他们是紧跟教育进步潮流的课程探索先锋队,探索前沿教育思想引路于学生;课堂上,他们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点燃心灯,埋下火种;社会服务中,他们是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法律人,用心血捍卫法律的尊严。他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怀爱国情,笃行报国志。让我们走近法学院“法治与社会治理”黄大年式团队,领略教育工作者的“心有大我”,品读法律工作者的“至诚报国”。

 一个心若凌云的团队

 在许多人眼里,法学是一门学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专业性强,实践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让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但在团队负责人苗金春教授眼里,法学却是一门很有特点的学科,是一门治国强国的学问。勇敢打击贵族势力的梭伦、对北宋积弊大刀阔斧改革的王安石、使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的明治维新等,古今中外的社会变革,无一不与变法息息相关。法学提供治国之道,也提供治学之术。法学还是一门人文学科,以赤子之心,铁面无私,守护社会正义,铸就百姓心头道义标杆。因为心里的这份热爱与责任感,苗金春教授义无反顾地从师范学院毕业后选择精修法学,树立起更高的法律标杆。力求用叶的温暖,守护花的盛开。凭此初心,苗金春教授希望这种耀眼的光芒能够成为更多学生平淡岁月里的星辰。

苗金春教授不仅是法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国际足联“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法治与社会治理团队的负责人。在科研方面,他力求根据团队内不同成员的特点,围绕纵向科研探索组成,将团队教师分成两个不同的科研团队:一个是负责申报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立项工作,抓住博士教师拥有系统学术造诣的特点,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另一个是根据法学实践性强的特点,组成专注于社会服务的团队,参与到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意见、参与调研等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苗金春教授争取团队教师内的每个人都成为精品课程的参与者,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团队成员们的教学水平。

在培养年轻教师的过程中,并没有苗金春教授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因为法学院教师团队有着志同道合的理想,一路披荆斩棘,护学子砥砺前行。

在这个团队里,年轻教师们在教书育人方面成效显著,在科研立项方面突破性强。法学专业于2013年被评为云南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专业,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团队核心成员12人,有国际足联世界杯的“巾帼建功标兵”,也有玉溪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先进个人”、玉溪仲裁委员会“先进个人”和九三学社“优秀社员”,团队成员12人均连续多年被评为“国际足联世界杯优秀教师”。自团队成立以来,在苗金春教授的带领下层层建树,于法律工作中见微知著,于教学活动中群策群力。

法律人的世界是一个自由、宽容和博大精深的世界,充满梦想是这个世界的精髓。而教师的世界,是一个朝华沐杏雨,桃李天下,育才四方的世界。“法治与社会治理”教师团队志同道合地在律师和教师之间选择了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声声严厉,丝丝关怀的教师职业,他们希望以此也能尽更多的法律道义。

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岁月之羽,掠过时间的河,抵达一片浩瀚星海。”法学院法治与社会治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向前奔跑。

在课程建设上,团队自2014年起就建立了“理论法学”省级精品课程群,而后又建设了举案说法省级在线课程、法学概论、法理学等省级在线课程。

苗金春教授说:“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更加切身地接受老师知识的熏陶,但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的面面俱到。为了使学生接收更广阔的知识面,我们探索了在线课程,希望能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所以团队运用前沿思想,抓住在线课程潮流的发展趋势,来帮助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帮助学生及时获取新知识,按需学习、按效学习、按兴趣学习、最终实现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在线课程的建立也可以帮助团队教师潜心探索知识,以公开化的方式用心对待教学,促使教学进步,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强化对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和职业伦理的培养,团队还组织起“诉讼法学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模式下《合同法》实践教学探索”等方面的科研立项。

刑事诉讼法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单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十分不够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实践导向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刑事诉讼法规范的实际运用能力,团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用最典型的事件,再现最真实的法庭,实现学生与法庭之间“零距离”的接触。情景模拟法庭采用“分角色”的形式,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具体的法律职业,树立起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景模拟教学师生互动性强,也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倪志娟老师补充道。

团队成员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法学专业被外界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特点,学生也会面临着就业瓶颈。

为更好的在学生就业问题上实现“破冰”,团队成员积极采取措施,助力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为了提升学生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认识,也为省级与国家级挑战杯、互联网+及创新创业项目做准备,团队从校内SRTP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抓起。“在项目开展前期,我们都会针对性的对学生培训,做一些讲座,或者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对有兴趣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辅导。也会与学生一起分析论证课题,使每一项课题的申报材料做到能够符合大赛的要求。”多次指导大学生校内SRTP项目的韩学志老师说。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团队不会因为现实的复杂而放弃初心,不会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相反,团队一直在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向前奔跑,也会终究抵达。

 一个心系社会的团队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莫烛末光增日月。”法学院“法治与社会治理”团队一直坚守着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秉持教师职业道德,践行着黄大年同志的奉献精神,永远向前。

为更好地将社会实践服务工作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团队实施了教师进法律实务部门的活动。近些年来,团队成员5人先后在玉溪市人民法院、玉溪市人民检察院和奎文区政府、奎文区法制办等地方部门挂职,也有10人在玉溪各大律师事务所等地从事律师工作。苗金春教授说:“学院教师偏重理论教学,而进入实务部门通过对实务工作进行具体地了解和学习后,可以将老师在实务部门中学习到的知识融为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资源,拉近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的距离。”

同时,团队教师进入法律实务部门参与工作等,为地方法律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持,实现院校与政法实务部门人员的双向交流。经过进法律实务部门活动,团队教师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建设法治玉溪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学院与法律实务部门进行良性互动之外,为更好的将法律知识深入到社会生活,团队还积极探索着法律宣讲活动,帮助地方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团队进社区、进机关事业单位、进国际足联开展党的十九大和宪法修正案、监察法、民法典等各类法制的宣传与宣讲,系列法律培训累计受众20000多人次。除此之外,团队成员也为民工维权提供义务法律援助近120人次。

“携手协作,希望在前。脚下有光,不惧黑暗。这个光是人类互助之光、协作之光、文明之光。”团队将这光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教育,并且依然执光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完美是方向,而不是终点。在未来规划中,苗金春教授说:“目前团队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和学这两个方面,教师们应与时俱进以适应这个时代,而学生也应积极调动起学习思维,两者共同迈步向前。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也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始终坚守人间正道。”

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号召,是对黄大年同志品格的高度赞扬,也是凝聚中国力量,锻造匠心精神的有效举措。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法学院法治与社会治理”团队作为法律人,将继续守护着正义的天平,呵护着百姓的冷暖,背负着社会的重任,在艰辛与求索中镌刻着人生轨迹。而作为教师,他们将继续用爱心浇灌,用辛劳耕耘,用苦心教诲,去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共筑伟大中国梦想。

(文: 燕鑫玲    编辑:王珍)


视频新闻

  • 抖音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