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联世界杯

国际足联世界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立德树人

用坚守和热爱浇灌每一粒梦想的种子

————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侧记

发布时间:2021-04-0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和发展之基,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青少年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善于思考观察、展开想象、勇于实践。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应用型人才,激励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能力,国际足联世界杯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答辩会于3月31日至4月1日举行。各位答辩人答出精彩、答出自信、答出世界杯风采。他们在台上自信从容地介绍他们的作品,谦逊地听取导师意见,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围绕各个领域展开创新创造。小到口罩球鞋,大到国计民生,充分展现了青年人的担当,为祖国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多种多样的参赛项目

       3月31日至4月1日,国际足联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举行第十七届“挑战杯”大赛决赛。本次活动共计有70件作品进入决赛,其中理科类作品40件,文科类作品30件,吸引了全校喜爱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的关注。
  活动现场,通过科创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带领,参赛人员与服务人员以及观众分类有序入座,在主持人精彩的演讲词中,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各位上台选手思路清晰,侃侃而谈,在短短两分钟的答辩环节中言简意赅,表现精彩。评委们更是认真聆听,精彩点评,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提问,选手与评委们的思想碰撞将比赛推向了高潮。理科类在答辩后进行的模型展示环节,更直观真实的表现出其作品的优缺点。
  本次“挑战杯”大赛在疫情背景下为众多学生的学术研究增加了些许难度,却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与灵感。各参赛选手都从贴近生活,关切社会民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热点方面去选题。无论是理科类的《疫情观察点送餐测温消毒车》《新型呼吸分离式卫生口罩设计》等,还是文科类的《社区防疫: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创新研究》等等,各参赛作品都深入实地调查,紧跟社会潮流,服务于社会背景,极具现实意义。
  并非所有作品都能做到面面俱到,对于一些准备尚未充分,却十分具有潜力的作品,评委们虽不能给出高分,但给予了耐心指导,鼓励选手进一步完善作品,积极参加接下来举行的其他大赛。“本次大赛决赛作品整体不错,但还有部分作品不够完善,想法很好,但需要更好的改善专利、论文、模型等。”理科类评委王长春在比赛中场休息时这样说道。文科类评委倪烈宗也表示:“在研究意识、思想重视上,部分参赛选手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当然比赛中更多的还是一些精彩的作品,他们不光立意新颖、观点独特而且深入社会。王志博的作品《基于revit平台的水利工程参数化族库的开发》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建模速度;车畅通的作品《疫情观察点送餐测温消毒车》更是服务了疫情大背景,有利于疫情防控……这些作品无一不赢得评委一致好评。“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贴近现实的,不仅对于作品的完善有重要帮助,还提高了学生本身的素质,非常有意义。”倪宗烈这样评价道。

灵感之源 热爱之情

       2020年初,新型疫情在全球肆虐,抗疫如火如荼。高科技助力疫情防控,方舱医院和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迅速建立。隔离区里的智能机器人、“神奇”材料制造的新型消毒液、体温识别系统等科技智能产品助力抗疫,为医务人员减轻了大量负担。抗疫期间,众志成城,全民抗疫。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每一个人都为抗疫尽心尽力,竭尽所能。“我们从新闻里看见医务工作人员每天要穿上一层一层的防护服给隔离患者送餐,这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医务人员患病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团队想出智能送餐测温消毒车方案。”17号答辩人车畅通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团队的创造初心,让智能送餐车给隔离患者送餐、测温、记录数据,从而减少人员之间的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
  世界杯青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各个领域开展创新创造。“我们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单纯的因为喜欢而设计,因为热爱而创新,为了理想而研发。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微薄的贡献是我们的理想。”11号答辩人王志博说。他们是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族库的缺点,以此为灵感进行创新。他们团队基于revit平台的水利工程参数化族库开发了一个新族库,它较于之前的族库具有大幅提高水利工程建模速度、参数化快速调整模型形态、为水利工程信息化模型的标准提供更精确的制定等优点。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热爱可抵枯燥寂寞”,这是26号答辩人侯欣跃对他们团队精神的阐释。我们了解到,侯欣跃团队负责的“观赏药用植物朱砂根离体快繁殖技术体系研究”项目准备期长达四年,四年如一日的做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得不说这确实很枯燥。刚开始队员们对做实验都很积极,但随着时间线的拉长,三分钟的热度被消耗后,很多队员忍受不了做实验的枯燥乏味,纷纷选择退出。只剩下侯欣悦等3个人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实验室和一堆植物种子。即使只剩3人,他们也绝不放弃,将寂寞化为热爱,将热爱投身于每一次枯燥乏味的等待,她们只要有时间就往实验室跑,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实验室,忙的时候甚至睡在实验室。阴暗的时光总会过去的,实验室慢慢走向成熟完善,她们又开始招新,重新培养一批会做实验,热爱做实验的成员。正是由于热爱,侯欣跃带领的团队没有轻言放弃,反而是更加努力的钻研,同心协力克服难题。“皇天不负有心人”她们凭借努力与热爱,将项目做好,最后申请了专利,发表了自己的论文,斩获多项奖项。在提及大赛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时,答辩者侯欣跃淡定的说道:“我们研究的朱砂根的主要问题是采用种子繁殖,生长繁殖缓慢,且平性质量退化严重。面对这个难题,我们团队通过大量的做实验、查找资料文献,并且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出一种缩短种子成苗时间同时提高朱砂根的品质的新方法。”侯欣跃的回答,是拨开实验探究路上的重重迷雾,取得实验成果后,成功者表现出的淡定从容。

乘风破浪不畏难

       “挑战杯”大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调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合作水平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将学生从书本中脱离出来,面向社会调研,亲自动手实践,将课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得到一项新的发明或者是学术观点,这也是“挑战杯”大赛的亮点之处。大学生毕竟是一类社会经验相对较少的群体,“挑战杯”要求学生独立做实验、做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在这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在学术研究和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
  在答辩会上,国际足联的参赛学生展现了勇于接受挑战,不畏前行路阻的高昂姿态。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曾泚笔:“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世界杯的参赛学生以实行见证了这句话,他们化阻力为前行的动力,迎难而上,勇于接受学术挑战,在不断克服困难的同时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正如其言,困难是锻炼人才的绝佳之际,而“挑战杯”大赛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平台,让他们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
  哲学社会科学类的答辩者王雪艺说:“我的项目名称是《高密泥塑的民俗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研究》,研究初期对民俗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之间的联系理解的不甚清晰,所以写出来的论文结构不严密,整体性不强。我的指导老师谢金勇帮我指出这个问题并且及时进行指导,提供了多篇对我很有帮助的参考资料,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非常感谢他。”话语间王雪艺流露出对谢金勇老师的感激之情。
  张静涵团队负责的“义务教育国际足联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情况调查”项目在答辩会上倍受评委老师好评,提及调研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张静涵说:“研究课题需要查阅很多资料,理清思路,做出合适并且有针对性的问卷,这些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后期答辩的准备时间上比较紧促,我们一度也很焦虑,但是凭着组员们互相鼓励、加油打气,最终还是渡过了难关。”可以看出,团队合作对于竞赛成功起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想要做成一件事,困难总是会有的。参赛学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勇于面对困难的决心,以及在前行路上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的导师和合作伙伴。要做成一件事情,外力的帮助必不可少,合作伙伴的相互鼓舞,可以互增信心,相互交流,增进思想的碰撞,合力克服创作的困难;指导老师的客观指导,可以让参赛学生更加清晰认识不足,及时改正不足,实现质的飞跃。让参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及时认识自身不足,学会寻求外力帮助,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突破自我,共同致力实现最终目标,这也是“挑战杯”大赛的意义之所在。
  “挑战杯”对于国际足联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评委倪烈宗老师所言:“这次大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机会,锻炼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能力,通过答辩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王长春评委表示:“通过‘挑战杯’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可谓意义深远。”“挑战杯”大赛对国际足联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密切结合,学以致用,设身处地了解社会,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付文艳 杨同凤 石茂娇

Powered 国际足联世界杯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877-2085616

投稿信箱:kmtjzp@126.com

技术支持: